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失业与创新 | 人工智能的爆发与隐忧

人工智能、失业与创新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ID:chinapolicyreview)

作者: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A. Boden) 

【我们必须对事实进行通盘考虑,创新会让过时的工作消失,但同时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人工智能(AI)是智能时代的主要代表技术之一。该技术旨在根据数据和分析赋予计算机做出 类似人类思维方式与判断的能力,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均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诞生了60年, 在机器学习、人机协同等方面不断产生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行业智能化、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中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人工智能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各地政府也开始密集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配套扶持资金政策,努力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目前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对象,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达40家。其中,又以北京、上海、沈阳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赛迪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9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38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3%。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一批大企业已经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目前离中小企业还比较远。这是因为从事人工智能所需的服务器一台就需要30万元,企业要做这一领域至少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投入成本巨大导致目前只有巨头企业和新兴创业公司在做,中小企业参与的很少。


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我们的道路上测试多年,相信终有投入商用的一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它们将取代出租车司机,以及目前优步(Uber)和来福车(Lyft)这类网约车公司的签约司机。毕竟,如果雇主可以取消付给驾驶员的费用,它们可以更便宜地提供服务,同时保有更多的净利润。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也将取代货运司机。

这不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可能改变就业市场的唯一领域。我们已经看到,大型连锁超市安装了自动结账机,连快餐店也紧跟这一趋势。麦当劳目前在各地都有自助售餐亭,客户能够通过它们下单并获取食物,而不需要任何人际互动。

早在2012年,美国一家机器人创业公司“动力机器”(MomentumMachines)就开发了一款完全自动的机器模型,它可以自动接单、烘焙、涂抹调味汁、组装汉堡,然后装好包装,交给客户。这台机器被证明能在一小时内备好400个汉堡,该公司已经在旧金山湾区购买了一栋建筑,打算尽快让一家完全自动化的餐厅投入运营。当然,餐厅仍需要几个人来确保机器平稳运行及执行其他琐碎任务。显然,如果这家新型机器人汉堡店能够证明自己有利可图,可以预见,未来大型连锁店会纷纷效仿。

像大多数技术变革一样,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令人兴奋,同时它也令人害怕。一方面,从管理我们的日历到做出医学诊断,它改善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计算机算法日趋复杂,机器从事某些工作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是,如果机器可以载客、接单以及做汉堡,目前从事这些工作的数百万雇员要到哪里去就业呢?然而,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线新媒体减少了对印刷机的需求,印刷机消除了对抄写员的需求。自动售货机很久以前就接手了小商小贩的工作。不要忘记,电梯操作员在过去司空见惯。但现在,我们并没有听到多少对抄写员或电梯操作员丢掉工作的抱怨。我们并不介意这些工作的消失,因为他们的工作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更快捷、更经济地完成。


人工智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吗


 

从历史上看,自动化和技术进步已经导致很多旧行业被新行业所取代,不过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以往主要是许多原来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被转移到了服务业。但专家们认为这一次的改变将与以往不同,因为即使像司机之类的服务岗位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更有甚者,哪怕是律师、医生之类的专业工作也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由于高度自动化而引起的失业,其实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可以被视为一件好事,因为只需要少量高技能创新工作者每周上班3天,就可以确保在其余人口不工作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原先社会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供给水平。这种失业更大程度上还是社会问题,因为大多数人会感到自己似乎是多余的;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大多数居民将不再是纳税人。

我们应该把这种问题称为“休闲过剩”,而不是失业。但即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在短期内,服务行业将会产生很多工作机会。从长远来看,即使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仍会有许多与创新有关的工作机会属于人类。

首先,当前机器人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完全代替人类从事服务行业的程度。电脑可以在棋类项目上击败人类,但机械手仍远远不及人类的双手灵巧。笔者估计,机器人要胜任简单的房屋清洁工作或航空乘务员的工作,至少还需要30年时间;甚至因为涉及到法律问题的缘故,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至少也需要10年时间。所以在不远的将来,服务业的工作机会将继续快速增长,足以抵消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其次,即使电脑能够帮助专业人员(例如记者、股票分析师,甚至律师和医生)做一些分析工作,但电脑主要还是让专业人员变得更有效率,而不是直接取代专业人员。很难想象,一个机器人律师能够出庭为被告进行慷慨激昂的辩护,我们仍然需要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律师,在法庭上针对人类组成的陪审团进行道德和价值观上的说服。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所能做的只是帮助完成案例分析。

最后,与创新有关的工作一直主要由人类完成。一方面,如果允许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就可能带来人类无法掌控的危险后果。另一方面,创新往往涉及审美或口味的判断。例如,如果任务是评估一段音乐、一部电影或者一道新菜,人类可能永远都要比机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人工智能是否会阻碍创新的脚步



从更长远来看,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与创新有关。有人说,创新只需要少数天才就能实现,所以不需要太多人从事创新,但这种观点显然与历史趋势相悖。人类在创新方面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而且人口越是密集的城市和地区,创新力就越旺盛,这种趋势并没有放缓的迹象。

创新不光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更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人类对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饱和,但人类总是有兴趣探索新的器具、新的游戏和神秘的太空。如果人类不再有探索的欲望,那么人类文明将开始衰落。这个问题要比“休闲过剩”严重得多。

自车轮及其他省力的装置发明以来,人类不知道省了多少事。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应当见到这样的抱怨:当没人拥有工作时,东西再便宜也负担不起。然而,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是:每当物价下降时,仅需更少的工作和时间就能维持家计。情况在20世纪变得十分明显,工人每周的工作天数缩短,工作时间也开始减少。但与此同时,生活水平发生飞跃。今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同样也降低了生活成本,令工作更有效率。

我们必须对事实进行通盘考虑:创新会让过时的工作消失,但同时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不少司机因此面临暂时的失业,这固然不幸,但运输价格的下降,将是其他许多人的福音。这尤其有益于把大部分收入花在拥有、保障和维修车辆的不少低收入家庭。对许多偶尔需要汽车的家庭来说,也特别有益。自动化运输的充裕发展,可以极大降低家庭预算的风险。更多家庭可能意识到,比起自动化运输的廉价选择,养车更不划算。然后,他们会发现,省下来的钱可以花在别的方面,或有更多钱可供储蓄。

因此,尽管技术创新可能让某些人的工作退出舞台,但其他人会有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如果有足够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就算不高的薪酬,也足以让许多人舒适地生活在较低的名义工资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际收入”增长,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将来会有更多人具备参与某种形式创新活动的能力和意愿,其中既包括高技能工作(例如人工智能编程),也包括低技能工作(例如游戏测试和电影评论)。更多人未来具备这种能力,需要部分归功于电脑帮助他们提升分析能力。更多人未来具备这种意愿,则是因为参与创新将带来乐趣和满足感。即使像电影评论这种看似轻松愉快的工作,本质上也是某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

(作者为英国科学院院士、苏塞克斯大学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人工智能的爆发与隐忧

来源:香港凤凰周刊

作者:赵福帅

从无人驾驶到机器客服,被全球资本追逐并被寄予引领新一次工业革命厚望的人工智能,除了其技术还需不断完善,由其引发的就业、法律、伦理等问题也应被各界重视。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属于人工智能”。在2016年11月16-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乌镇会场外,百度展示了18辆无人驾驶汽车,普通大众都能在全开放城市道路上试乘,体验一把本届大会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具有类人智能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是对人类智能活动的替代、解放和强化。这种智能可以是计算,也可能是思维、意识、情感等。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无人驾驶、人脸识别、定理证明、智能控制、博弈、语言识别等众多领域。

比如,美国政府2016年10月份就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在30年内把美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为零。2015年美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7.2%,死亡人数为35092人。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表示,人为因素在交通事故中占比达94%,无人驾驶可以完全消除这项因素。

众多学者和企业更是将其视为重新激活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不过,在这之前还有很多技术、法律乃至伦理问题需要解决。


无人驾驶瓶颈



美国当地时间9月23日,谷歌无人车在山景市与一辆商务货车撞在一起,这可能是谷歌汽车遭遇的最严重车祸。谷歌汽车的右侧车门被撞出大面积的凹陷,车窗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车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气囊已经弹开。这起事故是货车司机的失误造成。2016年2月14日,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与一辆公交巴士发生轻微碰擦的事故,这是谷歌首次表示无人驾驶汽车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地点同样位于加州山景市。

特斯拉公司生产的S型电动轿车则已出现数例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死亡事故。2016年1月,河北省邯郸市就曾发生特斯拉自动驾驶致人死亡事故,这应是全球首例。另有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现的事故其实多数未被报道。

这些事故都不断引发外界对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足够成熟的质疑。

根据美国加州2012年通过的相关法案,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但需要合法驾车人坐在驾驶座位上,在紧急情况时操纵汽车。特斯拉汽车的操作手册也提醒驾驶者,即便在自动驾驶中,也需要把手一直放在方向盘上。但现实中,驾驶员往往喜欢冒险和刺激。

至于技术成熟后的大规模商用,NHTSA表示,没有方向盘和油门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之前,相关法规必须做大的调整。

在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同样面临法律障碍,问题主要集中在牌照和事故责任认定两方面。

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在测试或商用时发生事故,就面临责任划分、理赔等问题。无人驾驶系统、司机、对方的责任如何划定?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是由多家企业集合研制,这些企业的责任又将如何划分?如果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可以切换,责任又将如何划定?

“应当尽快对事故后保险公司的理赔、无人驾驶技术平台与保险公司对于硬件、软件供应商的责任追偿开展立法工作。只有健全理赔体系时,才能够消除无人驾驶技术的测试与研发过程中各方的后顾之忧,切实推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凤凰周刊》表示。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刘朝表示,由于无人驾驶汽车仍在测试阶段,技术路线等都不确定,国家层面法律的修订和出台应慎重,自下而上的政策法规尝试和探索不失为一条稳妥而高效的路径。另外,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可靠的传播媒体和真正中立的社会组织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工智能引发失业潮?



2016年1月,IBM公司开发的JillWatson分析系统开始帮助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解决毕业论文中遇到的各种问题。Watson在回复电子邮件和论坛发帖时,语气随意,与正常人无异,而且会使用很多口语,能在几分钟之内准确地回应问题。

在五个月的试验中,没有学生发现他们的助教是机器人。

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在法律服务、医疗助理、金融分析等多个领域,与此相应,部分岗位正在被这些智能机器所替代,从蓝领到律师,从医生到华尔街分析师。

人工智能技术最有价值的应用可能是金融业。在金融领域,每提升1%的收益就能获得巨大的财富。毕马威在近期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类似于苹果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而专业的服务则将获得更大发展。

一些评论家预测,人工智能会使得某些工人的技能多余化,那些被自动化所取代的工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即便这部分工人能够找到新工作,也常常是低附加值的,且工作稳定性更低。从这个角度讲,人工智能不仅可能增加社会不公,更会带来永久性的失业以及贫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认为,劳动市场正因为技术变化而发生重要转变,要保护劳动力,就必须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相关的监管和其他政策变化保持高度重视。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近年投资了多个人工智能项目。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和冲击将是全方位的。

“有人说,在美国除了卡车司机和销售员,其他工作都在被替代。不幸的是,卡车司机也在被替代。高中学历的美国卡车司机年薪7万美金。所以,特朗普崛起了,支持他的多数是没上过大学的白人,他们在全球化和高科技面前成为失意者。”徐小平告诉《凤凰周刊》。

新近涉足人工智能的雅瑞资本联合创始人张瑞君相对乐观,她告诉本刊,目前投资的项目其实主要是代替人们所不愿从事的低端机械化工作,使人们腾出手来,去做更高端、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且人工智能产业本身也正在吸纳众多高回报的创业与从业者。”

三角兽科技联合创始人马宇驰就正忙于招聘多位工程师。2016年2月,他与曾效力百度度秘、微软小冰的王卓然、亓超合伙创业,目标是打造一套智能聊天对话系统。其产品主要针对物联网设备,让机器听懂人说话,并作出反馈。其公司目前已获得两轮共3000万元融资,产品已经应用在锤子T3手机、Rokid机器人等。

马宇驰向本刊介绍,根据行业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40亿部,智能终端设备将达到340亿部,产业和就业空间巨大。“如何快速提升劳动者的技能,这需要社会、政府、教育等的努力,而且人工智能也可以作为培训劳动者的工具。”徐小平说。


冲击人类生存与伦理



2016年3月,谷歌公司创造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以4:1战胜世界围棋高手李世石,这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再度关注和广泛思考。有评论说,从现在起,如何管控人工智能,应该成为一个严肃课题。

人工智能的失控乃至危及人类并非遥不可及。美军无人机在阿富汗等中东地区已经多次误伤平民。

科技界的一些知名人士正呼吁禁止“杀手机器人”,他们警告称,越过这一界限将启动一场新的全球军备竞赛。尽管“机器人士兵”仍限于设想,但伴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军队可能在未来20年内部署这类机器人。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国都在加紧研发水、陆、空无人作战平台。

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每两年就翻一倍,假以时日,尤其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自进化能力后,其威力可能超出人类想象。也许它将能让人类永生,同样可能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是忧虑派。“人工智能的强力崛起,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糟糕的。”霍金在一次演讲中说,“将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发展出来它自己的意志,一个与人类相冲突的意志。”

当然,机器人也可能并不与人类冲突,而是发展出人类的意识与情感。这同样会遭遇棘手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罗伯特·哈文教授就指出,应该研究是否需要明确机器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并思考从民法、公法、隐私法、知识产权法等维度构建机器人法律框架。就像从婴儿到成人,伴随机器人的进化,它将被不断赋予更多的人权与责任。

中国学界也已行动起来。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平告诉《凤凰周刊》,几年前她就关注人工智能问题,并酝酿筹备“中国科技法学会人工智能法专业委员会”,2016年8月委员会正式设立。

张平介绍,专委会将致力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从近期棘手的无人驾驶,到遥远可怖的“超级人工智能”,为中国政府和业界提供必要的预警和前瞻研究。

记者/赵福帅

编辑/王毕强 美编/虎妹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1期,总第602期。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